高考考试化学常识虽然琐碎,学起来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学会了这类潜规则,攻克化学不再难。 1、把元素周期表理解透彻。 元素周期表是学化学最为重点的地方。体现元素周期表非常重要的实验和理论必须要弄懂。学好元素周期表可以讲解很多问题。 比如:钠,钾,镁分别与水反应的快慢程度实验。第三周期体现非金属性强弱的含氧酸强弱顺序。 比如:为何HF能腐蚀玻璃SiO2,而HCl,HBr,HI等不可以? 由于F的非金属性强于O,所以Si-F键比Si-O键键能大,键长短,键更稳定。所以向着比SiO2更稳定的SiF4生成的反应方向进行。而O的非金属性强于Cl,Br,I所以盐酸,氢溴酸和氢碘酸都不可以和SiO2反应。 2、学会化学的基本定义,概括题型和解题思路。 学会基本定义,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与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做题时要擅长概括题型和解题思路。化学学科有非常强的规律性,学会了这类规律就能自如地驾驭常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很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等等。 3、将抽象的常识形象化、具体化。 一些如核外电子排布及运动规律,电解质的电离、化学鍵及分子的空间构型等都很抽象的常识中,大家可以先将它形象化,模型化加以理解,再深入探讨其实质,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学习中,科学地把一些定义、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加深了解,提升记忆成效。 4、增强动手画的能力。 大家需要学会电子式、结构(简)式并应用于对各种反应进行剖析,尝试探寻规律。这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能力,特别是对有机化学。大家需要学会电子式、结构(简)式并应用于对各种反应进行剖析,尝试探寻规律。这也是有机判断题的基本功。目前并无需学会机理,只须发现规律就好。 譬如甲烷氯代反应:H3CH+ClCl=光=H3CCl+HCl,大家完全可以脑补一只手抓住了H+Cl,然后翻转180,嘿,变成Cl+H了。大家把这个游戏规则叫做取代反应。 5、看重等效思想。 等效思想在每个学科中都非常重要,等效思想是找同分异构体的重点步骤。当然前几步是算不饱和度、选母体、找出杂原子或基团。然后并非凌乱不堪的排列组合。 这个时候把杂原子分为几类:一价基类(-Cl,-R,-OH等)、二价基类(-O-,-CH2-,-COO-等)、多价基类(氮原子)。应对一价基,就在母体上找等效氢,有几种取代等效氢的办法就有几种异构体。应对二价基,就在母体上找等效键,有几种插入方法就有几种异构体。注意像酯键如此的二价基有正插和反插。应对多价基,具体办法在例子中讲解。多价基其实是专门拿来应对连着三个取代基氮原子的。 6、找共性进行类比。 化学绝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科(第一道选择题除外),而是一门有规律可循的学科。譬如拟卤素这种神奇的东西,就是化学性质与卤素极其类似,举例有(CN)2、H2O2、NO2(N2O4)等,譬如他们的氧化性常见较强,在水中可以歧化;因此可以推知(CN)2+H2O=HCN+HOCN如此的反应。 更典型的是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同族的递变性值得总结,譬如含氧酸的酸性、氧化性与还原性。譬如NaOH与Al的反应,同样可以推广到与硼元素,2NaOH+2B+2H2O=△=3H2+2NaBO2,所谓的偏硼酸钠。与偏铝酸钠一样,实质上都是[M(OH)4]-的形式。 还有三对对角线规则Li~Mg,Be~Al,B~Si。所以可以推断出Li在空气中燃烧不生成过氧化物,Be与Si同样可以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此外,大伙还可以将氧化性与电负性顺序的相同与不同做一下比较。 七,注意审题。 1.审题型 审清题目的种类对于解题是至关要紧的,不相同种类型的题目处置的办法和思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种类才能根据适当的解题思路处置。 2.审关键词 关键词总是是解题的切入口,解题的核心信息。关键词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关键词多为与化学学科有关的,也有看上去与化学无关的。 容易见到化学题中的关键词有过量、少量、无色、酸性(碱性)、短周期长期、小心加热加热并灼烧流动的水等,对同分异构体的限制条件更需要注意,如:分子式为C8H8O2含有苯环且有两个对位取代基的异构体含有苯环且有两个对位取代基就是这一问的关键词。 3.审表达需要 比如:写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名字、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数学表达式、现象、目的。这类都应引起学生足够的看重,培养好的审题习惯,防止答非所问导致的非必须的失分。 4.审突破口 容易见到的解题突破口有:特殊结构、特殊的化学性质、特殊的物理性质(颜色、状况、气味)、特殊反应形式、有催化剂参与的无机反应、应用数据的判断、框图判断中重复出现的物质等等。 5.审有效数字 ①用仪器的精度,如托盘天平(0.1g)、量筒(0.1mL)、滴定管(0.01mL)、pH试纸(整数)等。 ②考试试题所给的数据的处置,比如称取样品4.80g,依据考试试题所给有效数字进行适当的计算,最后要保留相应的有效数字; ③题目的明确需要,比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就根据考试试题的需要去保留。 8、明确高考考试评分的需要之评分时坚持的原则 1.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甚至白字)都要参照标准扣分。 如:催化剂;加成反应;苯;油脂;酯化;金刚石;容量瓶;坩埚(钳);铵盐、氨气等等。 2.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条件错误或不全的,都不给分(包含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系数有倍数(非最小公倍数),分数等均视为不规范而不给分。 如:△、、、、、反应条件等均应正确用。 3.但凡分辨不清的,皆为0分。 所以答卷时,字未必非常漂亮,但须十分明确。即第一不可以过分潦草,而且要十分明确,易于辨认。 有两种状况存在,其一是学生在修改答案时,改动不够坚决和了解,如由A改成B,由B又改成D,中间修改不了解,很难辨认,其二是不排除考生有投机心理,让评卷老师去猜。另外有的学生开始答题(题)时,没把握,而用铅笔答卷,没用签字笔,最后又没用0.5mm黑色签字笔圈定,扫描时图像不够明确,导致重大失分。 4.答错地方或答卷超出试题、考试试题各自标出的划定界限。 每一个大题的小题之间都要严格遵守各自的界线,以预防因考试试题因为测试内容过多,而评卷时又需切割扫描,而导致答卷内容上下不着边,引起缺失。试题上多处有明显的提示,不许越线。 5.白纸黑字原则。 但凡试题上写了的就有,没写的就没。只有认试题上的白纸黑字所表达的内容所提供的信息,才能真的做到公平公正地评分。 6.见空给分原则。 在连续多个答案中,为了便于操作,一般使用独立操作,互不牵连的原则,即前面一个答案的正确与否,不影响后面答案的给分,同理,如前者正确,而后面错误,也按步骤照样给分,虽然此法可能让某些人占了实惠,但也不可以冤枉一些人,而且便于操作。 9、明确高考考试评分的需要之评卷中的有关规范的问题 1.结构式。 苯环、双键、羧基、醛基等均应按教程的规范需要规范写出,很多官能团连在链的左侧和右侧写法不同,比如:硝基(O2N--NO2)、氨基(H2N--NH2)、羟基(HO--OH)、羧基(HOOC--COOH)、醛基(OHC--CHO)等,若不规范,则一律扣分,有时甚至定为0分。 2.化学用语需要正确用 ①有机题中官能团名字与结构简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反应种类与反应方程式不可以混淆,小分子不可以漏写; ②主观题中注意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解反应式、水解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 ③最后一题中必须要看清核外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外围电子排布式,基态原子、离子等需要。 3.元素符号的书写 必须要规范,该大写的要大写,该小写的必须要小写,如Mn、Mg、Al、As、Fe等,必须要按教程的需要规范书写,Na就不可以写成na。 4.化学方程式方面的问题 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反应物、生成物、化学计量数、反应条件、沉淀、气体的符号等完全正确,缺一不可,各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数完全正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肯定标出物质的聚集状况。 5.计算题 ①用字母表示,又有分式,无论是分子还是分母,只须有字母相加,如(a+b)/c,则a+b必须要加括号写成(a+b),不然会引起歧义。 ②单位。有的考生在最后结果中没单位必须要扣分,单位不规范的也会扣分。 ③计算式。目前考试已较少有复杂的计算,近几年来基本没。但有一点需小心,假如题目不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则在答卷时,则必须要求有相应的计算式,若仅有答案,而没计算式的,则以0分计。而且计算式不可以仅写出普通的公式,需要与考试试题的具体条件相联系。若仅有普通的公式而与考试试题的具体条件缺少联系的,则不给分。 ④以数字表示的计算结果。按正常的步骤计算,所得结果应四舍五入,只须是适当的,则给满分,但不适当的,则为0分。 10、高中化学实验文字表达总结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用玻璃棒沾取少量待测液到pH试纸上,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有机实验中长导管有哪些用途 冷凝回流,导气(平衡内外压强)。 3.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 如往含SO42-的溶液中加BaCl2溶液,怎么样证明SO42-沉淀完全?将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BaCl2溶液(沉淀剂),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已经完全。 4.洗涤沉淀操作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5.怎么分辨沉淀洗净的办法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6.焰色反应的操作 先将铂丝沾盐酸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用洁净的铂丝)沾取少量待测液,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察看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7.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 如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做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 9.装置气密性检查 (1)浅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加热试管,察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好。 (2)有分液漏斗的装置。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边的导气管,打开分液漏斗,往分液漏斗中加水,加肯定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好。 10.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内加入适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察看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假如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不是漏水。假如仍不漏水,即可用。 11.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1)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采集的氧气已满。 (2)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办法:用排水法采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 (3)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4)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5)氯气验满: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12.浓H2SO4稀释(或与其他溶液混合)液体操作 将浓H2SO4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乙醇、硝酸、乙酸)中,并不断搅拌。 13.玻璃仪器洗净的规范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